過程安全管理,如何讓事故化工企業劫後重生?



2019年7月9日 | 管理系統

      

文章轉載出處: 進出口經理人

“3·21″響水天嘉宜特大化工爆炸事故以慘痛的教訓再次敲響中國數量龐大的中小化工企業生產安全問題的警鐘。響水化工園區被徹底關閉,未來,上千家無法有效控制安全生產風險的化工企業將面臨關停的命運。生產安全,不再只是合規性問題,已經上升為關乎國內上萬家高危化工生產企業生存權的問題。

事實上,面對油氣工業領域持續不斷的安全生產事故,從業者一直在思考並發展對應的解決方案。過程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PSM)經過30多年的應用,已在提升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卓越經營方面得到國內外化工行業標杆企業的廣泛共識。德國萊因TÜV大中華區工業服務能源及環保總經理高鴻鈞特別接受了本刊採訪,介紹PSM的發展歷程和高危險化學品行業成功應用的關鍵,還特別闡述了安全風險管理的”法寶”如何讓事故化工企業劫後重生。

德國萊因TÜV大中華區工業服務能源及環保總經理高鴻鈞

 

1. 重頭戲:突破”三重一高”生產安全管理瓶頸

中國已成為全球化工第一大國。長期以來,巨無霸的化工企業和數量龐大的中小化工企業並存是中國化工產業的生態寫照。然而,在生產危險性上,中小化工企業的風險並不比大型化工企業低,而在安全管理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方面,兩者卻相差甚遠。

高鴻鈞表示,目前國內中小化工企業安全技術薄弱,主要體現在安全管理系統性思維缺乏、安全設計標準偏低、企業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缺乏、企業落實監管檔時對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監管人力和專業能力不足,以及企業重生產獲利而輕安全領導力意識和過程安全文化等幾個重要方面。

基於高危工廠發生事故一般有群死群傷的惡劣後果,發生事故的過程和路徑錯綜複雜,PSM應運而生。 PSM在國外已經有30多年的應用歷史;在國內,自2010年AQT3034-2010《化工企業工藝安全管理實施導則》頒佈,到2013年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現國家應急管理部)《關於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3〕88號)發佈以來,也已經歷了近10年的全面推廣期。

談及PSM在中國的應用水準,高鴻鈞稱,中國一些大型央企和國企基本都在積極推行PSM,總體應用水準中等偏上,但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化工企業的PSM應用水準相對較低。中國應急管理部反復強調的”三重一高”(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大危險源和油氣管道途經人員密集場所高後果區)監管,實質上均為PSM強制應用的物件。

“對於’三重一高’化工企業,我們可以用三角形金字塔將其劃分為3個層次。最上一層屬於外企和大型國企,它們規模龐大,堅守PSM,本身也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識。最下一層是一些中小型化工企業,它們有些已經老化,有些剛建立起來,本身還意識不到自己屬於’三重一高’物件,即便知道,也比較重視生產盈利,並不想在安全上投入更多,像’響水事件’之後江蘇省關閉的好幾千家化工企業就屬於這一層。中間一層是中型企業,它們希望朝著安全生產的方向發展,但自身能力不夠,也受限於資源和缺乏輔導。中間這部分佔據了國內化工行業非常大的比例,也是最有希望改變的企業。”高鴻鈞進一步解釋說。

 

2. PSM要素:撬動規範”活”起來

PSM最初有14個要素,在歐洲和美國發展至今,已形成基於風險管理的20個要素的高階架構應用,其中任何一個要素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惡性事故發生。從一個工廠建置PSM的過程來看,這些要素的搭建有一定的層次。

“過程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和”領導承諾(management leadership commitment)”,被認為是建置PSM的基礎,沒有它們,PSM就是空中樓閣。其實,這兩個要素並不是1992年PSM在美國誕生時就有的,而是經過很長一段實踐後,到2005年總結補充的結果。2005年,英國石油公司(BP)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煉油廠發生大型爆炸事故,美國化學過程安全中心(CCPS)發現其中缺乏”過程安全文化”,導致PSM很多時候像一個”空架子”,沒有發揮出相應作用;同年,英國倫敦Buncefield機場油庫火災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後,凸顯出PSM失敗的關鍵就是缺乏”過程安全領導”。因此,英國能源協會(EI)補充且強調了”過程安全領導”的關鍵課題。

高鴻鈞分析稱,事實上,國內企業在推動PSM落實程度上與國外有相當大的差距,原因正是出在以上兩個方面。過程安全領導沒有承諾或者沒有決心,對風險管理缺乏認識,沒有以身作則或未參與決策,這是失敗的主因;沒有形成先進的企業安全文化,全員參與失效,最終將導致PSM體系失效。

另外,過程危害分析(PHA)和過程安全資訊(PSI)是PSM推行風險管理的技術前提。PHA的核心工作是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通過它,工廠可以知道自身到底存在哪些危害,危害的風險有多高。可以說,PHA是目前國內化工企業PSM推廣中最普遍的技術。PHA的方法特別多,比如常見的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及保護層分析(LOPA),但技術性非常強。高鴻鈞指出,國內企業的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及保護層分析的報告品質不高,很多風險點並沒有被辨識,往往導致PSM其他要素執行失效。

工藝設備運轉處於受控狀態是化工廠安全生產並實現效益的關鍵,機械完整性(MI)就是保證機械、電氣、控制和轉機等工廠資產的完整性。高鴻鈞坦言,此部分是PSM現在最困難的技術工作。他介紹說,這些年國內推動了很多新技術,比如,基於風險的檢驗(Risk-Based Inspection,RBI)、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CM)等,以定義安全關鍵設備,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高風險設備的管控上。但目前國內的設備管理理念仍然比較傳統或簡單,並未真正搞清楚設備完整性管理必須結合PHA方法與結果,並連貫PSM的所有要素,這是國內水準需要提升的方面。

高鴻鈞舉例說,不落實的檢測維修管理、不合規的操作管理等,都會導致許多硬體保護層及人為保護層相繼失效而產生漏洞,最終導致重大事故危害。高鴻鈞稱,上述的各項要素,不管是14項還是20項的架構,它們之間彼此關聯,構成一個網狀結構,任何一個要素變動都會相應牽動其他要素。只有理解好這一點,PSM才能運轉起來,變成一個”活”的體系。

 

3. 專業”醫生”:協助事故企業重生,實現安全可持續發展

經過30餘年的實踐應用和不斷改善,PSM已從最初的基本架構發展到”願景2020″,這其中國外很多觀念和工具值得國內學習。在認知上,總體來看,國內中小化工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安全管理思路,可能還停留在職業安全管理(HSE)的思維模式,阻礙了PSM的有效開展。事實上,PSM的物件是”三高一重”,發生頻率低、後果嚴重度高,需要系統性的分析和管控才能進行風險減降;而職業安全管理的物件是個人傷害,如墜落、夾傷和電擊等,發生頻率高,在一定程度可以基於經驗或標準做法進行風險減降。

在工具上,PSM作為一種風險管理手段,包含了很多先進的分析原理和方法。比如,除了比較常用的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護層分析(LOP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失誤樹分析(FTA)、定量風險評估(QRA)和爆炸潛在環境危險區域劃分等之外,還可針對重大潛在危害進一步使用領結分析法(Bow-Tie Analysis)或其他屏障管理(Barrier Management)技術方法,通過這些技術手段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分級,以作為後續風險管理的決策依據。

高鴻鈞特意指出PSM的符合性評審(compliance audits)要素。”符合性評審是國內PSM制度中的一大缺口。國內企業往往請內部人員來評審,看不出工廠安全盲點。實際上,符合性評審並沒有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一個’專業醫生’診斷病症。如果企業沒有這種決心,更不用談接軌國際經驗。”高鴻鈞說。

據悉,自2012年以來,TÜV萊因在大中華區已經協助15家因事故而停工的石化廠建置或優化PSM體系,並完成復工。正如高鴻鈞所指出的,”專業的國際協力廠商機構正是專業醫生的角色,為企業診斷,對症下藥,並伴隨企業實現全方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