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風險還是危險? 帶孩子去遊樂場放電,小心成為恐龍家長
- 墜落危險 :設施防護不足或小朋友踩空導致肢體受傷或骨折
- 卡陷/誘陷 : 孩子好動行為喜歡頭鑽看看,伸手穿越的探險行為形成卡頭、卡脖子
- 銳角突出物 : 螺絲或塑膠遊具未收邊造成小朋友跑動時受傷
- 圍網 : 網子是否堅固, 金屬物有無包覆,小朋友在通道裏跑來跑去撞傷
- 球池 : 小朋友喜歡埋在球池裏,球池高度及球大小可能會造成窒息或小朋友不小心吞嚥
- 溜滑梯 :結合球池設計時, 滑梯下來的小朋友撞上躲在球池裏的小朋友
- 場地舖設
- 設施選擇
- 家長自檢
- 孩童衣著
- 認識檢查報告
- 留意現場告示牌的提醒
小朋友倒著玩滑梯、穿著可愛的帽T或長衣帶的衣鞋、在混齡公園裏玩體健設施、遊樂場的使用標示視而不見、大人在旁滑手機或聊天等都是公園裏常見的景象,也是無形中可能造成小朋友在遊戲中受傷的原因,身為家長的你,這些現象你也有中嗎?
遊樂場意外新聞時有所聞,前一陣子曾發生台南一公園的溜滑梯扶手上綁著一把沾有血跡的西瓜刀,孩童遊玩時,被扶手上的西瓜刀割傷右手食指;新竹公園沙堆裏有碎玻璃;小朋友奔跑撞到滑梯旁的固定螺絲帽或鐵片導致額頭受傷等這些都是潛藏的兒童遊樂場安全死角。
公園裏的兒童遊具雖然是為孩子所設計,但家長帶孩子去公園玩耍時,仍最好在一旁看顧,除了能夠及時掌握孩子的遊玩狀態外,也能盡量避免意外的發生。 建議家長能先檢查現場遊具的狀態,並根據孩子的年齡,協助孩子判斷遊戲時的危險與風險,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到探索冒險,也了解如何在遊戲中保護自己。
具有成熟的國民素養應了解,遊戲場的安全不只是設施管理者的責任,使用者也須負擔部分的遊戲安全責任。遊戲場內的安全不只硬體設備,小朋友如何與設備互動探索,家長自身的環境評估都是可以事前減災的重點。 爸媽可先自我裝備以下的安全意識來呵護寶貝的安全。
室外遊樂場的前三大受傷危機
室內遊樂場/親子餐廳的前三大受傷危機
那麼,家長應如何挑選安全的遊樂場所,家長必懂的 6 原則:
舖面是遊樂設施的最後防線,彈性地磚與軟質地板為佳,地板是否防滑,沙子是否平舖、材質是否有異味、
塑膠地板是否破舊裸露等以免小朋友絆倒授傷
避開那些老舊或運轉有聲響或不正常搖晃的遊樂設施
滑梯螺栓是否鬆脫、翹翹板與地面的縫隙是否過大、鞦韆是否生锈磨損等遊具年久失修問題
避免綁帶的衣帽以防被設備捲入或吊掛危險
留意是否有遊樂場的定期檢查報告,有檢查機構協助監督能多一層保障,有認證的遊樂場能確保多一分安全
先了解場地設施的遊玩方式、年齡限制及相關警語的提醒,陪同兒童遊玩時,較能避免有風險的遊玩方式
德國萊因的專家建議
法規再嚴格也無法完全免除兒童遊樂場上的風險。 德國萊因遊樂場服務技術主管丁科安強調,〝安全標準的建立只是希望將小朋友的傷害降到最低,而不是確保完全零受傷。〞 小朋友若有不當使用,特別是有些高強度或高刺激的設施,家長還是應陪同及了解告示牌的提醒,以盡到風險告知的責任。唯有正確的遊戲場素養,才能保護孩子免於不必要的傷害。 對於混齡使用的公共區域,家長可多留心小朋友的身高體重及分區/分齡 (例:3-6歲) 的設施使用限制,這些使用限制其實都是依小朋友的身高體重承載來規劃,告示上應註明清楚避免孩童的跨級使用,就能降低危險。
丁科安補充,目前國外的兒童遊戲場發展趨勢主要會兼顧幾個面向:設計者理念、天然生態環境、好玩的遊具設計 、家長的安全標準 – 在符合生態環境下設計出好玩的遊具,加上家長陪同觀察小朋友的行為風險,這樣就會是安全係數很高的兒童遊戲場所。
德國萊因是全球知名的產品檢測認證機構,在台超過35年,有超過千場遊樂場檢驗經驗,可依照歐盟EN標準、美國ASTM 標準及台灣 CNS標準進行遊樂場檢驗及對現場工作人員提供教育訓練,協助管理單位符合政府法規及做好日常維護巡檢。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遊玩的安全把關吧!
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