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因助力歐洲商會與台灣中油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



2022年10月8日 | 能源技術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和台灣中油(CPC)於2022年9月12日共同發表《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並呈遞給經濟部長王美花,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透過政策制定和資金輔助,投資突破性技術。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指出,台灣中油目前減碳成效已逾30%,同時已設定2030年排碳量較2005年減量49.5%的中期目標,並以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願景。而歐洲國家對淨零發展具有先驅及領導角色,因此台灣中油再次與歐洲商會合作,在淨零轉型的相關政策法規及產業解決方案,包含氫能、儲能、電動車、碳捕捉封存及再利用等議題的推動。台灣中油除了努力達成穩定供應國內所需能源的任務,未來期待能促使台灣中油實踐「優油、減碳、潔能」三大策略,迎向淨零轉型。

 

台灣中油 《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

《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由安侯建業(KPMG Taiwan)主編,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Low Carbon Initiative, LCI)的18家駐台辦事處、企業會員、台灣中油,共同提出全球及台灣如何實踐淨零排放最佳範例。台灣德國萊因公司為ECCT-低碳倡議行動的核心成員,德國萊因大中華區工業服務及資訊安全事業群能源環保處總經理高鴻鈞發表「以歐洲油氣工業經驗獻策台灣中油公司淨零發展策略」。

TÜV萊因獻策台灣中油公司淨零發展策略 

高鴻鈞總經理摘述五大淨零策略面向:

一、油氣企業的淨零路徑及脫碳策略

在歐盟2021年的綠色新政及2050年碳中和目標下,一些大型知名石油天然氣集團都積極推出淨零目標及發展路徑。同樣的,我國政府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公佈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之後,台灣中油公司也積極規劃因應作為,包括 2025 年、2030 年碳排放量及減量的中期目標及2050年的長期目標。基於歐洲油氣企業的策略及經驗,建議台灣中油可在「節能減碳」、「發展並使用再生能源」及「推動CCUS」的三大路徑基礎上,系統化融合「優油、減碳及潔能」三大主軸,整合出更具體的路徑策略,並藉由減碳、脫碳至碳中和的階段性方法逐步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近日歐盟已宣布於2035年不再銷售燃油車,亦即大幅減產車輛燃油,這值得台灣深思脫碳的決心,因此可仿效國際能源總署IEA 所提出的化石燃料減量策略,並參考歐洲潔淨氫聯盟「氫和脫碳氣體計畫」的低碳燃料概念,釐訂台灣中油生產化石燃料減量及「優油、潔能」增量的逐年目標。

歐美石油天然氣集團的淨零發展策略都包括在近期推動大規模的綠能開發或投資計畫。因此鼓勵中油展現CPC (Clean Power Company)潔能決心,具體規劃或投資離岸風電、其他綠能及電解槽系統等興建計畫,才有機會應用德國Power-to-X概念,使用剩餘綠電生產綠氫,再運用先進觸媒技術與脫碳技術轉換成低碳燃料或再生化學品.並結合政府的碳循環經濟政策及措施,達成台灣中油的碳中和目標。

 

 

二、開發氫能價值鏈及碳捕捉技術

在淨零碳排發展策略中,氫能價值鏈及碳捕捉與再利用扮演相當重要的脫碳角色。由於台灣中油的業務幾乎涵蓋整個氫能價值鏈,因此可進一步在製氫、儲氫、運氫、輸氫及終端化工用氫上構思更多的發展優勢與轉型契機。

工業製程的碳捕捉技術包括燃燒前補集、富氧燃燒補集、燃燒後補集等三大類(如 ISO/TR 27912 所述),在歐洲不斷發展許多嶄新技術和專利產品,可節省設備空間、建造時間及成本,並可增加碳補捉效率、可靠度及安全性,因此推薦台灣中油可透過國際商會平台多與歐洲的高端成熟技術廠商交流合作,導入最適化解決方案。

在製氫及儲氫方面,製氫產量是氫能發展的關鍵挑戰,而傳統的灰氫模式將不再被接受,因此過渡期必須將製氫融合碳捕捉而形成藍氫。目前台灣中油與中鋼公司合作的鋼化聯產計畫即為一例。典型的煉鋼廠CCS製程捕捉高爐氣 (BFG) 與轉爐氣(LDG)所產生之CO/CO2,再利用水煤氣變換反應系統,透過蒸汽與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氫氣,並導入選擇性吸附酸性物質特性的固體吸附材料吸附二氧化碳及碳酸,達到碳捕捉及製氫的目的。目前歐盟所開發之新穎藍氫製程,其優勢為結合傳統製程中碳捕捉與產氫兩步驟,在二氧化碳產生的同時進行吸附,並產生氫氣。因此可降低水煤氣變換的逆反應速率,進而減少蒸汽用量,並可應用在其他工業製程上,因此可做為台灣中油的借鏡。

第三方認證在碳補捉與氫能價值鏈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在碳補捉方面,可依據 ISO 27919-1 與 ISO 27919-2 驗證性能測試,運用 ISO 27915 認證碳補捉的碳減量。在氫能價值鏈的碳足跡方面,TÜV Rheinland H2.21 標準的綠氫及藍氫認證與安全驗證能夠確保碳中和的成效與安全,這些歐盟成功認證經驗都值得台灣中油仿效。

 

TÜV萊因建議聚焦加氫站開發及追碳預警管理

三、天然氣管線混氫及輸氫

在管線輸氫方面,歐洲 GET H2計劃的七家重工業公司共同建立綠氫的跨境長輸管線網路,從德國林根市的RWE公司電解廠產生的綠氫利用既有的天然氣管網輸送荷蘭,再送至德國蓋爾森基興市的BP煉油廠。預估至2030年本計畫煉油廠、鋼鐵廠和其他工廠的管線輸送綠氫能夠減少1600 萬噸的CO2排放。此外,德國的天然氣城市採用混氫輸送的混氫比已增至20%。因此推薦台灣中油在混氫輸送的可行性及管材安全適用性驗證下,可適度發展以達到減碳效果。

 

四、油氣企業從加油站轉型為加氫站

為推動加氫站在國內的商業化,可參考德國國家氫能戰略的「氫能夥伴關係」作法,鼓勵台灣中油與上游製氫業者及下游燃料電池車輛業者組成策略聯盟,加速加氫站普及,並建議盡早規劃大型的加氫站,甚至考慮自行開發或興建加氫站設備,以達到2025年台灣中油的中期減碳目標。

基於歐美日對加氫站的公共安全嚴苛要求,從加氫站設計階段的安全風險評估、加氫站主要設備及部件的製造檢驗、設備現場安裝驗證及性能測試、氫氣品質試驗、加氫機與燃料電池車輛的加氫協定測試等都必須依照各項國際標準(如ISO 19880系列、SAE J2601等)實施嚴格第三方驗證,落實安全是加氫站推動過程中的第一原則。

 

五、追碳預警管理

自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2022年烏俄戰爭導致能源市場混亂等因素,許多國家、跨國組織及工業大廠已經意識到淨零發展出現偏離計畫的狀況。德國政府2022年4月已經開始加嚴碳管理戰略,企業組織也陸續採取動態碳管理措施,並使用第三方認證的碳追蹤平台來進行智能化ESG管理。因此推薦台灣中油訂定更具體的減碳工作績效指標及碳足跡預警機制,縮短檢討週期,並考慮設置追碳管理戰情中心實施動態管理及大數據分析預測,驗證ESG永續管理系統的有效性及達標能力,逐步實現2025年低碳目標及2050年的淨零目標。

 

TÜV萊因推出2022工業氫能價值鏈技術研討會

接續與ECCT及台灣中油《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行動,德國萊因也擴大對國內工業的氫能服務,為因應國內及國際間的氫能應用趨勢及各類認證要求,德國萊因TÜV 擁有150年歷史及全球實驗室網路、檢測認證、技術服務能量以及氫能國際專案經驗,可提供氫能一站式服 務,將於2022年11月9日在台北舉辦「氫能系列:2022德國萊因TÜV 工業氫能價值鏈技術研討會」,針對燃料電池認證、儲氫/運氫容器認證、 氫能價值鏈永續認證、工業碳捕捉驗證、綠氫/藍氫認證、加氫站認證以及氫能價值鏈服務製程安全管理技術進行完整的介紹,以期產官學各界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國際標準及認證要求與流程,並協助企業邁向碳中和及循環經濟的永續發展目標,與國際接軌,共同攜手迎接氫能世代。  研討會報名: https://bit.ly/3CcNvco

 

文章參考來源:https://csr.cw.com.tw/article/4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