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因在全球離岸風電峰會分享綠氫策略及認證



2021年10月31日 | 能源技術

全球風能理事會 (GWEC) 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 (ECCT) 共同舉辦「2021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高峰會- 台灣」於 2021 年 10 月 26 日在台北圓滿閉幕。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及經濟部王美花部長開幕致詞,並由經濟部能源局游振偉局長、工業局楊志清副局長、交通部航港局劉志鴻副局長、維特斯離岸風電公司、沃旭能源、達德能源、西門子歌美颯、哥本哈根風能等國際大廠共同參與論壇。在第四個議題「利用風能產製綠氫」,德國萊因氫能技術能力中心部門經理 Mr. Norbert Heidelmann 受邀演講「歐洲綠氫發展策略及認證」,分享專業經驗。

德國萊因大中華區工業服務及資訊安全事業群能源及環保處總經理高鴻鈞於峰會現場表示:「由風能等再生能源所產製的綠色氫能,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離岸風電扮演儲能與電力多元轉換成氫能的關鍵角色,同時綠色氫能也是未來實現零碳排放的重要選擇。」。德國萊因氫能技術能力中心 Mr. Norbert Heidelmann 的演講首先以3D 動畫介紹在氫能產業鏈中的綠氫及藍氫的戰略位置。接著說明全球及歐盟的綠氫發展狀況,包括歐盟再生能源指令修訂版 (RED II) 在 2020 至 2050 年三個階段的綠氫發展策略與10大推薦做法,值得台灣借鏡。

Mr. Heidelmann 進一步分享德國政府教育及科技研究部 (BMBF) 推動的儲能與電力多元轉換 (Power-to-X) 政策,針對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會隨天氣變化而波動而導致電量過剩,或造成電網擁塞問題,必須以Power-to-X 技術讓離岸風電能夠產生氫氣、其他能源載體或能源型化學品。德國政府積極投資鼓勵大型企業開發供應鏈新技術,其中 H2Giga 計畫有 112 夥伴大量生產製氫電解槽;H2Mare 計畫投資西門子等企業開發離岸風電製氫技術;而TransHyDe計畫則有85家廠商、學術單位、協會共同開發高壓氫氣容器運輸船、液態氫運送、液態有機氫載體輸送管網等解決方案。這些計畫都是綠氫產官學界合作的典範。

價值鏈從為發電、製氫、儲氫、運氫、輸氫到終端用氫等階段,其碳足跡的消長變化必須透過盤查及認證手段來確認是否達到零碳目標並找出改善機會。因此 Mr. Heidelmann 強調除了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盤查及 ISO 14040 環境管理的生命週期評估的機制之外,德國萊因還公佈了 TÜV萊因 H2.21 碳中和及氫能認證標準,可協助企業認證氫能價值鏈在不同階段組合的碳足跡,包括離岸風電製氫產業。所以不論是綠氫、藍氫(含碳捕捉及利用)、淺綠氫(通過天然氣的熱解產生的元素碳副產品)或灰氫系統,德國萊因 H2.21 都可以驗證其氫能碳足跡的成效。Mr. Heidelmann 同時也介紹了 TÜV 萊因 H2.21 的評估原理、認證流程及不同產業別的應用彈性。

最後 Mr. Heidelmann 總結德國萊因的氫能價值鏈服務,包括產品安全、製程安全、產品品質、系統智能化及永續管理等各種方面需求,都涵蓋到測試、檢驗、驗證、認證、人員培訓、技術諮詢等技術服務,期待能夠攜手離岸風電及氫能價值鏈產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