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還是充電? TÜV萊茵技術大咖告訴你答案



2020年1月17日 | 能源技術

“換電還是充電?”

這仍是2020年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產業鏈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此前,中國工信部裝備司在杭州考察時空電動的旗艦換電站,並召集多家應用換電模式的企業和行業組織,共同參與探討了車電分離法規、電池標準統一趨勢等實質性內容。工信部的這一舉動將換電推上行業風口。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由“補車”轉向“補電”,電動車領域的充、換電市場迎來政策暖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換電模式是否會衝擊充電市場?到底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更符合市場發展趨勢?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進軍海外市場,充電市場上的企業該如何做好適配外國市場的充電要求?

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OFweek鋰電網來到TÜV萊茵(TÜV Rheinland)深圳公司,專訪了充電認證領域的技術大咖——TÜ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與商業產品服務經理陳雄先生。

TÜV萊茵是最早做換電檢測認證的機構之一。”在談及目前火熱的換電業務時,陳雄自信地表示。這份自信不僅來自其對充電認證領域的專業,更多來源於TÜV萊茵在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市場的經驗積累。

 

深耕充電檢測認證,專注充電出口服務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方面,TÜV萊茵主要是做出口市場的檢測認證。從2012年起,TÜV萊茵就已經開展相關業務,但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出口市場是從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真正放量。”陳雄向OFweek鋰電網介紹。

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出口國外的業務發展緩慢是不爭的事實。主要原因:
一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佔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8.8萬輛和87.2萬輛,產銷數據基本一致反映了國內市場的競爭並不激烈,車企只聚焦中國市場;二是前幾年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速度相比亞洲緩慢。因此,即使車企有意願進軍外國市場,無人問津的市場也只會讓他們鎩羽而歸。

隨著時間推移,這兩年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出口業務漸有起色。越來越多的車企重視出口業務,但對於充電樁出口外國要滿足哪些檢測認證要求,真正了解的並不多。

對此,陳雄表示:“除了電壓等基本參數需要參照出口當地標準之外,主要的檢測認證項目還是在充電接口以及通信協議方面,與中國有較大區別。”陳雄舉例,某些車企的充電樁有自己開發的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在某些地區可以使用自己的接口和協議,但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則需要遵循當地標準來進行檢測認證。

 

換電還是充電?車企統一電池是關鍵

換電還是充電?目前行業內尚未有統一意見。比如,Tesla 特斯拉是堅定的充電模式擁護者;在中國,北汽新能源和蔚來等企業對換電模式情有獨鍾。

對於判斷哪種模式更有前景,在探討過程中,陳雄列舉了TÜV萊茵做過的案例。早在2017年,TÜV萊茵就給中國一家電動大巴企業做了換電模式的檢測認證。北京、廈門地區的換電站都是上海電巴或其參股公司製造的。

陳雄認為,“從便捷性來說,換電模式下,電動車幾分鐘就能用上滿電量的電池。但換電的要求高,對電池的限制大。以北京和廈門為例,這兩個地方共有近兩百個換電站。儘管兩地的電動出租車有不同車型,但由於電池規格一致,採用換電模式更加便捷。”

對於換電是否會衝擊充電市場,他認為:“在實際使用中,不同車企的電池規格無法統一是很大的阻力,不同車企要求電池廠生產的電池規格不同,而且由於電池佔電動車成本比重較大,不同的車企和電池廠家之間無法放開這部分的利益。此外,不同車企對換電的態度存在差異、換電佔地面積大等原因,造成車企無法建配套的換電站。”

認證標準的角度,陳雄也有他的獨到看法:“TÜV萊茵在為該大巴換電站做出口認證過程中發現,出口歐洲市場的換電站售價遠高於中國。TÜV萊茵把這個換電站當作大型工業機器人來做檢測認證,整個過程花費了大半年時間。”因此,從費用、時間成本以及難度來看,換電站出口國外市場有很高的門檻。

在繼續討論這兩種模式時,OFweek鋰電網向陳雄提出了一個假設:未來某個時間,換電的成本以及技術難度都與充電相當,換電是否會衝擊充電市場,成為一種主流。陳雄認為,主流還是充電,這個假設的答案關鍵在車企,取決於車企選擇哪種模式。

既然充電是主流方向,那麼發展快充將是主流中的大趨勢。那麼,快充的檢測認證存在哪些技術難點呢?

“目前,國內外都有在嘗試使用快充的方式為新能源汽車充電,但國內外存在差異。中國當前的直流充電樁功率達160kW,外國的能到350kW,國內外都建有試驗站。 ”陳雄介紹了國內外大功率快充的現狀後,分析了快充存在的問題: “大功率充電樁不能長時間滿功率充電,一方面是考慮到電池的承受能力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涉及到大功率充電樁的認證。目前相關的標準正在起草,難點主要在於充電接口和充電線的發熱問題,大功率充電樁需要在線端和接口端加入液冷,要考慮給電動車快充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持續助力“一帶一路”,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戰略

除了歐洲和美國市場,OFweek鋰電網留意到在東盟汽車產業合作方面,TÜV萊茵也為中國車樁出口檢測認證做了很多工作。

TÜV萊茵在東南亞有16個辦事處和實驗室,基本覆蓋了東南亞主要國家。 TÜV萊茵在當地,尤其是其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分公司,主要開展汽車方面的業務。當地政策支持汽車產業,但有當地的保護政策。 TÜV萊茵一直在東南亞國家的汽車和充電市場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陳雄列舉了與TÜV萊茵長期合作的東風柳汽,其東南亞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汽車認證,都是由TÜV萊茵完成。

據了解,目前東盟市場電動汽車充換電設備標準沒有採用中國的充換電設備GB標準,而是直接採用IEC標準,基本接受使用IEC標準的CB證書和使用EN-IEC標準的CE證書。談及這點,陳雄感到可惜,“前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比較快,中國的充電標準很早就有了,但是沒有做出口用的英文版標準。在泰國、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些東盟國家需要檢測認證標準作為參考時沒找到英文版GB標準,所以參考了歐洲標準。”

錯失先機,並不意味著中國車、樁企業沒有機會,陳雄表示:“中國的充換電設備GB標準也基本採用IEC標準,只是由於充電接口不同,針對中國市場的充換電設備不能直接出口東盟地區,但對已經獲得CB和CE證書的廠家是利好消息,獲證產品可以直接出口東盟。此外,標準的不同只是提高了檢測認證的要求,中國的充電樁相對成本較低,出口仍有優勢。”

在2019年9月舉辦的中國-東盟(柳州)汽車產業合作發展論壇上,陳雄解讀和分析了東盟汽車市場的政策法規、准入制度和產業發展的最新變化,幫助中國企業加深對東盟汽車市場了解。

最後,談到未來規劃時,陳雄表示,新能源汽車是TÜV萊茵未來的戰略項目之一,TÜV萊茵作為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可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檢測認證服務。除了在歐洲市場的權威影響力之外,TÜV萊茵也將順應北美市場出口量增加的趨勢,進一步擴大北美業務。

文章來源:OFweek 鋰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