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每天会被激光照射多少次? <质者见质>



2019年8月12日 | 产品安全

      

你或许已经习惯于通过手机的“刷脸”功能来进行解锁、验证和支付,但你是否知道,每次“刷脸”都让眼睛经受了数次不可见近红外激光的照射?

智能时代下的激光产品现状

在手机face ID使用的前置摄像模组里,有一块激光发射芯片被称作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VCSEL),会发射出约30000束不可见的近红外激光光束。据不完全统计,人们一天至少使用手机解锁85次,加上日益普及的“扫脸”支付功能,个人一天的“刷脸”次数可能会超过100次。以每次扫脸时间2秒来计,一年下来累积的时间相当于激光持续照射眼睛21个小时。

实际上,随着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几乎被激光产品所包围: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闸机,以及打印机、测距仪、扫码器等传统激光设备,这些产品往往会在设计中加入激光模块来提升其性能和使用体验。

 

当我们使用手机的面部识别功能

当宝宝好奇观察扫地机器人工作

当智能辅助驾驶、无人驾驶功能被逐渐普及

当我们穿行在布满监控的街道

当无人机在空中进行航拍

 

人眼有汇聚激光能量的特性

以上种种情况,我们的眼睛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被激光照射着,可能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那是因为:激光具有高度一致的方向性。普通光源发出的散射光能够到达眼睛的光功率非常有限,而且在眼底形成投影的面积较大。但激光源却可以将光束准确地投射到人眼,在类似于透镜一样的晶状体的汇聚功能下,将高功率密度的能量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温度急剧上升而造成视网膜的光损伤。

以手机为例,face ID技术应用的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会发射出约30000束不可见的近红外激光光束。

其中不可控的激光会在人眼的汇聚下,将放大数十万倍功率密度的能量汇聚在视网膜,可能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随着激光产品不断多样化造成的激光源增多,我们的眼睛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激光辐射下。目前,业界对于长期使用激光产品而累积的伤害没有具体规定和限值,国内消费者对激光安全的意识也比较欠缺,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为了人眼安全,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激光产品的辐射能量。

 

激光产品人眼安全解决方案

德国莱茵TÜV是全球首个系统提出激光产品人眼安全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机构,通过产品安全等级判定、失效分析、环境测试、工厂检查等四大维度对产品的人眼安全进行综合评估。

产品安全
等级判定
判断产品激光等级是否达到Class 1(IEC)/Class I (FDA)的最高安全等级
失效分析 关于产品电气、光学系统、软件故障模式下的影响分析
环境测试 测试产品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符合性和关键部件的加速老化情况
工厂检查 实地审核产品生产流程是否合规

 

凡是获得TÜV莱茵Eye Safe认证标识的产品,均具有安全、品质双保证,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TÜV莱茵的人眼安全解决方案已为一系列激光产品厂商成功进行专业测试与认证服务,确保其产品对人眼安全可控,并符合多个国际市场的强制要求。

 

相关业务咨询与认证,敬请联系;

廖静 Jing Liao

Section Manager

电话:021-61081331

邮箱:Jing.Liao@tu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