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连接器标准进化史



2018年2月26日 | 能源技术

      

太阳能连接器是将太阳能发电系统各关键部件进行有效连接的一道交通枢纽,可谓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大动脉。

根据太阳能连接器应用点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以及分支连接器。我们最为熟知的太阳能连接器多指线端连接器。

太阳能连接器通常体积小, 并且其成本占光伏系统总成本不足1%,往往受到开发与使用者的忽视。国内连接器生产厂家大多缺乏独立研发能力,同时电站投资商又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有效的检验手段,导致目前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 如:接触电阻变大、外壳变形、连接处拉弧起火甚至熔断烧毁等。轻则影响光伏电站的运行,重则带来不可弥补的灾害与损失。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光伏市场装机量的迅猛增长,太阳能连接器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然而,质量隐患无处不在。作为光伏产品测试与认证的奠基者,德国莱茵TÜV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致力于了太阳能零部件研究,经过多年模拟、测试与总结,于2004年推出了全球光伏行业中的第一部太阳能连接器测试标准2PfG 1161。该标准从安全与性能方面对当时的太阳能连接器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不仅如此,随着2PfG 1161标准被全球买家的不断认可,在2006年, 经过德国莱茵TÜV的权威专家与德国标准委员会的共同努力,2PfG 1161经部分修改后被提升至德国行业标准并更名为DIN V VDE V 0126-3。产品是在不断革新的,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德国莱茵TÜV的专家对太阳能光伏连接器的研究也从未停滞,并于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与欧洲标准委员会共同编写并审阅推出了标准EN 50521和EN 50521+A1。此版本标准顺应市场新需求,把产品认证的范围做了扩大,使当时的1500V系统电压的新产品找到了认证规范,满足了产品与市场对高系统电压的需求。业界对该标准的不断认可保证了此后IEC 62852标准的诞生。2014年末,2PfG 1161在经历了几代改进之后,最终以IEC 62852完成华丽蜕变。

标准的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产品设计,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往往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安全结构的界定;二是卓越性能的体现;德国莱茵TÜV的专家不仅把答案体现在标准中,更是通过长期与开发者的共同研究和探讨,把标准的精髓和未来的方向带给了全球的生产商,为保障终端应用的安全和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以传统太阳能连接器为雏形的多功能衍生产品也不断涌现,现行的标准还是可以从根本上对产品的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德国莱茵TÜV的专家已经开始了对新品和未来方向的解读,在不久的将来会奉献出更多行业所需要的规范,继续为不断发展的国际光伏市场继续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组件新规出台,背板设计如何因地制宜?

接线盒进化简史

零部件做好这3点,不惧光伏电站安全隐患

困扰投资人的组件户外性能评估,已有新的突破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三大技术风险

 

质者

洪天翔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组太阳能零部件项目经理、技术签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