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時代,你用的可降解塑料袋真的”可降解”嗎?



2019年8月29日 | 產品安全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迄今已經施行近兩個月,同時中國多個城市也先後立法,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受垃圾分類的影響,分類垃圾桶、智能垃圾回收機、廚餘垃圾粉碎機等產品在各大電商網站銷量劇增。特別是標有”可降解”關鍵詞的垃圾袋,由於能”避免在投放濕垃圾時’破袋'”,更是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品。

然而事實卻是,消費者儘管有意選擇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對”可降解”的概念知之甚少。那些所謂的”可降解垃圾袋”,真的可以與濕垃圾一起投放嗎?

“目前還沒有可以扔到濕垃圾裡的可降解塑料垃圾袋。”TÜV萊茵專家盧艷解釋說,這並不是指沒有真正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而是即便降解速度最快的塑料,也跟不上主流垃圾處理廠內濕垃圾”降解成肥料”的速度,基於效率的考慮,現階段垃圾廠不願意將濕垃圾和袋子一起處理。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垃圾袋無論”可降解”與否,都要扔到乾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裡。

 

降解塑料分類多樣,降解效果卻並非都盡如人意

據盧艷介紹,判斷是否可降解塑料,首先可以通過標示。根據現行有效的中國降解塑料標準GB/T 20197 2006版要求,降解塑料分為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熱氧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等幾種。其中,生物分解塑料還需按專門的標準GB/T 28018進行標示。

可是,如今網上在售的宣稱”可降解”的垃圾袋基本上都沒有該類標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光/熱氧化降解的PE塑料”,即聚乙烯(PE)裡添加了可促降解添加劑。但可氧化降解塑料產品的降解效果在國際社會上存在爭議已久,並且無法被有效回收利用或堆肥,不能證明比傳統PE塑料袋更環保。今年歐盟還正式立法,禁止”可氧化降解塑料”銷售。

再有一類就是生物分解塑料,如產品材質是聚乳酸(PLA)、PBAT等,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質,相對更環保。其中有一些能滿足特定要求,如重金屬不超標、生物分解率和崩解達標、生成的堆肥無生態毒性等,就是目前最環保的可堆肥塑料,也是生物分解塑料中的”有用之才”。今年4月,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將幾種聲稱可降解的不同類型的塑料袋放置於露天、土壤、海洋和實驗室環境中,對其降解效果進行為期3年的監測後發現,只有可堆肥塑料的降解效果讓人滿意。

然而,沒有標準溯源的隨意宣傳會誤導消費者,打著保護環境的旗號可能反而破壞了環境。消費者需要正確的引導,可堆肥塑料應該被分類回收到堆肥廠或者家庭堆肥箱進行堆肥才能真正物盡其用。

 

可堆肥降解必須通過檢測,認證其可降解實力

“儘管消費者了解了可堆肥降解是最佳方式,但通常很難判斷塑料袋的可堆肥性,必須通過檢測證明其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可降解成安全的堆肥。”盧艷介紹說,作為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TÜV萊茵早在20多年前就與歐洲生物塑料協會共同製定了可工業堆肥塑料的認證體系,隨後又陸續與美國生物降解塑料學會、澳大利亞生物塑料協會等建立合作關係。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堆肥標籤包括歐洲生物塑料協會(Bioplastics eV)的幼苗工業堆肥標籤、德國標準化學會認證中心(DIN CERTCO)的工業堆肥和家庭堆肥標籤、美國生物降解產品學會(BPI)的工業堆肥標籤以及澳大利亞生物塑料協會(ABA)的工業堆肥和家庭堆肥標籤,只有通過認證的可堆肥塑料產品才能使用這類標籤。消費者可以通過標識上的唯一代碼在發證機構網站上查詢相關企業是否真正通過嚴格的測試和認證。

在上海,TÜV萊茵擁有領先的生物降解檢測實驗室,今年2月該實驗室通過了DIN CERTCO的擴項審核,將工業堆肥檢測擴展至家庭堆肥檢測,成為中國首家獲認可的家庭堆肥實驗室。該實驗室可為所有終端產品、中間物(如膜)、材料(如粒子)、添加劑(如油墨、色母)等提供工業堆肥和家庭堆肥測試服務。凡通過實驗室堆肥檢測的產品,均可向DIN CERTCO、BPI和ABA申請認證,獲得授權使用相應的堆肥標誌。帶有這三類標誌之一的產品,表明其符合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國際標準組織(ISO)的工業和家庭堆肥標準,在工業堆肥設施以及家庭和花園環境中具有可堆肥性。

“為了抑制海洋污染,歐盟出台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的指令(EU) 2019/904並已生效,這將促使廠商加快生產可堆肥塑料作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盧艷提醒,”通過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堆肥檢測和評估的產品將有利於提升買家和消費者的信心,有效提高產品銷量。”作為全球可堆肥塑料產品的主要供應地,中國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隨著中國和其他國家垃圾分類不斷深入和細化,可堆肥垃圾袋既解決濕垃圾破袋之窘又能實現堆肥產物資源化利用,如能打通整個產業鏈,將有機會大放異彩。